俄乌冲突这事儿,真是越来越像一部多线叙事的大剧了。你说复杂不复杂?这一边战火烧得正旺,那一边各路人马忙着拉帮结派、暗地里下棋布阵。这场闹腾,不仅是在乌克兰的土地上炸出坑坑洼洼,还把国际局势搅得跟麻辣火锅似的,又烫又辣还冒着热气。
咱先从尼古拉耶夫港那艘废弃巡洋舰乌克兰号说起吧。最近有消息传出来,说外国人在那里活动频繁。有两种猜测:要么,这帮人准备在船上搞个通讯总部,用来指挥点啥;要么,他们盯上了这艘船里的设备和零件,打算拆下来当废品卖。这都不是我编的,是《莫斯科共青团员》报纸写的。他们还爆料说,有些国外专家被送到前线去了。不过这些专家到底是干嘛的呢?没人知道,但想想也挺带劲儿他们该不会是在玩什么高科技手段吧?
接下来咱再聊聊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苏纳克之间的小九九。据《每日电讯报》的报道,两位老兄正在讨论给乌克兰派维和部队。不过话放这里,要真动起来,也得等到战争结束后才行。而且,这计划听起来就挺难操作。一方面,你怎么保证士兵安全啊?别忘了,人家俄罗斯可没闲着,会不会直接对维和部队动手也是个大问号。另外,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,这维稳行动背后的博弈可能比台上的戏更精彩。
不过,说到国内矛盾,就不得不提泽连斯基政府内部那些恩怨情仇了。最近有一个女政客贝祖赫拉跳出来,高喊停止美援,让瑟尔斯基辞职。她这么折腾,很多人觉得就是替泽连斯基传话呗。但事情也没那么简单,因为军方高层好像一直不太安分。从之前扎卢日内事件,到现在总司令的位置岌岌可危,感觉这是要玩权力版宫斗剧啊!关键问题是,美援真的能停吗?还是只是拿这个当幌子掩盖其他目的?
再看另一头,今年新年第一天刚过,双方就交换了一波战俘,一次性25对25,由阿联酋调解完成。其中重伤人员优先返回,这是协议中的重点之一。这倒让我想到去年一年间类似的人质交换,总体来看已经开始系统化趋势发展。不管怎么说,人命关天,这一点至少让人稍微松口气。
但别以为和平曙光就在眼前。同一天晚上,一波导弹袭击差点把俄军气炸锅。据悉,是西方向乌提供的新式武器立功,而作为回击,俄罗斯随后精准轰炸利沃夫州天然气储存设施。两边互怼,可见现代战争不仅拼装备,还拼补给能力。尤其能源基础设施这种东西,被打一下,对整个国家运转都会造成巨大影响。所以接下来,大概谁都少不了继续瞄准这些目标狠狠砸钱、砸资源。
然后就是泽连斯基本人,他最近接受采访的时候坦白心声,说兵力不足、装备缺乏,全靠西方支撑勉强硬抗。如果没有外援支持,再耗下去简直凉透了。他甚至抱怨美国主导的军事援助不给力、不灵活。我寻思,美国听完估计脸色都有点挂不住吧,不过谁叫他们自己答应帮助别人呢,现在拖泥带水确实容易惹骂名。
还有个事儿值得关注,就是关于库尔斯克地区所谓机械化进攻传闻。在某些评论者,比如沙里嘴里,特定日期的进攻预测满天飞。但问题来了,他的信息到底哪来的呢?可信度几何呢?是不是有人故意散播谣言试探风向或者扰乱节奏,我们不得而知。不过无论真假,多注意警戒总归没错,当回事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啊!
所以你看整场冲突吵成这样,每个人都在盘算自己的小算盘。从法英琢磨未来部署,到俄罗斯紧盯对手动作,再到美国三心二意推送物资,各方力量全卡在同一张桌子上抢筹码。然而,无论是谁暂时占据优势,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:胜负未卜、大局仍悬。这场消耗战短时间内根本停不了,只会越拖越深,把更多普通人的生活卷进去罢了。而这样的故事,我们还能看到多少集呢?
